(1910~1962)曾用名薛渭霖,广东省顺德县人。早年赴香港谋生。从小喜欢摄影艺术,民国21年(1932年)开始学习摄影。1937年结识蔡俊山。后创作《日出而作》、《起跑》等佳作,分别获1939和1940年《德臣西报》举办的全港摄影的第一奖。此后,他在摄影界崭露头角,创作的作品多次参加国际性影展。接着,他拍摄的《饱历风霜》、《孤寡无依》等两幅人像作品入选伦敦沙龙影展,并被选刊于《英国摄影年鉴》。从此,他以优秀摄影艺术家闻名于国内,并在国际摄影艺术界也享有盛誉。他的作品参加过英国、荷兰等国家摄影团体举办的国际摄影艺术展览,其中一部分优秀作品在1939、1940年分别获得金、银、铜牌奖。由于他在摄影艺术上的成就,1941年被英国皇家摄影学会授予高级会员名衔,并获得荷兰《焦点》影会荣誉会员及印度摄影学会名誉会员等称号。薛子江的风光摄影作品甚丰,其代表作有:《衡山初晓》、《环湖夕照》、《丹霞叠嶂》、《方井》、《圆润净洁》、《日出而作》、《起跑》、《归帆》等,入选30多个国家国际影展,其中静物作品《圆润净洁》荣获荷兰摄影杂志《焦点》举办的1949年第九届国际影展的阿姆司特丹公共金牌奖。1949年广州解放后,他历任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摄影组副组长,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摄影记者、北京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。新中国的诞生,使薛子江摄影艺术获得进一步提高。特别是1956年在北京中国新闻社工作期间,他走遍了大江南北17个省的名山大川,拍摄了很多艺术性很强的摄影作品,如《千里江陵一日还》、《春泛嘉陵江》、《龙门石佛》、《洞庭湖夕照》、《西湖白堤》、《苏州灵岩》、《珠江夜月》、《漓江锣鼓滩》、《泰山南天门》等风光摄影。还有不少反映祖国建设新貌的作品,如《石景山钢铁厂》、《机械化施工》、《工地的早晨》等。薛子江十分重视总结摄影经验,研究摄影理论,这方面的作品甚多,出版了《怎样拍摄风光》一书,并撰写了20多篇摄影技术、艺术理论文章,如《谈摄影的用光》、《怎样拍摄太阳光芒四射的照片》、《和青年摄影工作者谈摄影技巧》、《如何掌握人物摄影的光线》、《给静物照片以新的内容》等,刊登于《中国摄影》、《大众摄影》、《新闻业务》及一些内部刊物。此外,他在采访工作之余,还为摄影团体及大学新闻系讲授创作理论。1962年,因病在北京逝世。1963年,薛子江逝世周年时,中国摄影学会在北京举办了《薛子江摄影遗作展览》。他在香港的生前友好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了《摄影家薛子江先生遗作展览》。1983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负责编辑,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《薛子江摄影作品集》。